2024年4月16日

約翰米爾斯海默的事後孔明:為何美國不聯俄打中?

看了John Mearsheimer在4月12日的訪問,這位現實主義政治大師,應該是今日在這範疇的前幾名人物了。

根據他的說法,在冷戰時期,美國的策略極為成功,與中國結盟,打勝了冷戰。不過,他反對北約東擴,認為這是迫使俄羅斯侵略烏克蘭。皆因現時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,應是中國。

所以,他覺得美國現時應和俄羅斯講和,全力對付中國。這想法和特朗普的戰略不謀而合,言下之意,是放棄烏克蘭。雖然,在現時美國的政治架構,總統的權力並不能凌駕於整個政治系統之上,也即是說,不管是拜登還是特朗普當總統,似乎不大可能與俄羅斯媾和。

就此,我當然同意當年中美結盟,是二戰後最重要的大戰略,直接拖垮了蘇聯。然而,第一步伸出橄欖枝的,是中國毛澤東/周恩來,而非尼克遜,是由前者提出暗示,跟著開始了乒乓外交,然後才有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借尿遁,去了中國訪問之事。

避免同時與中國和俄羅斯開始,以及中國是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,是現在事後孔明的觀點。

回到1991年及其後的十多年,蘇聯瓦解之後的俄羅斯聯邦,其實力仍然遠遠高於中國。再說,歐洲人永遠記得俄羅斯是一個打不死的大國,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大強人都是栽在它的手上。

簡單點說,蘇聯只是倒霉遇上了戈巴卓夫和葉利欽兩個賣國賊,國雖亡而潛力猶在。因此,如果要挑一個往死裏打,必然是挑俄羅斯,趁它還在弱勢,把她打得永不超生,才是正確的策略。

至於害怕中俄結盟,這也是馬後炮。別說是1999年,就是在2017年之前,就是中俄聯手,也不是美國的對手,而美國對自己的基本戰力要求,正是要同時打勝兩條戰線。

中國力量的快速崛起,是這十多年間的事,而在此之前,人們普遍並不認為她可以在經濟上突破「中等收入陷阱」,而在武力上,她的山東艦在2017年下水,東風-41導彈也是在同年正式部署。

總括而言,「中國威脅論」是在近幾年才爆發,特朗普也是在2017年訪問中國後,才對這政策定調。但這時,已來不及同俄國講和了。

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8%B2%A1%E7%B6%93/%E7%B4%84%E7%BF%B0%E7%B1%B3%E7%88%BE%E6%96%AF%E6%B5%B7%E9%BB%98%E7%9A%84%E4%BA%8B%E5%BE%8C%E5%AD%94%E6%98%8E-%E7%82%BA%E4%BD%95%E7%BE%8E%E5%9C%8B%E4%B8%8D%E8%81%AF%E4%BF%84%E6%89%93%E4%B8%AD-/444979

2024年4月15日

孟晚舟即將傳承華為

話說在2018年,華為「長公主」孟晚舟因被美國政府指控涉嫌犯下「欺詐罪」,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,被加國警方應美加雙方的「司法互助要求」,把她逮捕了。美國旋即要求引渡她,並且在加拿大展開一連串的引渡官司。

  這無疑是中美冷戰的一個戰場,由於華為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領頭羊,美國不擇手段去打擊華為,必然也會打擊任正非,以及身為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的孟晚舟。

  這場控訴成為了中美外交角力的戰場,據報道說,習近平主席不止一次親下指令,在中美外交談判的正式場合,以釋放孟晚舟作為大前提,可知國家對她的重視程度。

  終於,在2022年,美國撤銷了對孟晚舟所有罪名的指控,且檢方不能就此再重新提起訴訟。

  我先前一直奇怪,孟晚舟固然重要,可是事件的本質,不值得國家領導人如此慎重其事呀!直至近來,我才赫然發現,任正非現年80歲,而華為山頭林立,除了孟晚舟,無人有這威望接班。因此,這事件牽涉到華為的傳承,這才是問題的關鍵。

周顯

https://www.stheadline.com/columnists/editorial/3335291/%E5%91%A8%E9%A1%AF-%E5%AD%9F%E6%99%9A%E8%88%9F%E5%8D%B3%E5%B0%87%E5%82%B3%E6%89%BF%E8%8F%AF%E7%82%BA-%E6%94%BF%E6%94%BF%E7%B6%93%E7%B6%93

2024年4月12日

農夫山泉公關危機的內在問題是什麼

我在本欄說過,富豪作慈善,也可以有其回報,例如捐贈學校所獲得的命名權,如「XXX大樓」,或「YYY奬學金」之類。捐款給東華三院、保良局之類的慈善機構,也可當上總理,以及排隊當主席,成為「社會賢達」。

我有朋友,幾十年來,長期捐贈警察的文娛設備,因而和警方高層稔熟,當然了,假如有一天,他的家庭遭遇了罪案,他可以直接致電警方高層「報案」,方便快捷,雖然在這幾十年來,好像並沒發生過此情況。

注意,正如我在此前也特別說明,我並非反對這種「不等價交換」,反而極度支持,皆因這作法可促進更多的慈善,對社會整體也是有益。再說,給善長仁翁一些嘉奬,也是社會應盡的回饋。

順便一提,此前網上盛傳鍾睒睒捐贈了1億美元給哈佛大學,5,000萬元人民幣給大地震後的日本。對於前者,由於哈佛是私立大學,校內政策有極大的彈性,例如捐款和收生掛鈎。話說鍾睒睒的兒子墅子在加州大學畢業,兩個女兒暶暶和曉曉的年紀比兒子小上一截,然不知是否入讀哈佛。不過無論如何,在哈佛大學享有一定的話語權,也可以看作是「投資」。

另一個慈善的基本原理,是作為見面禮,或獲取感情的禮物。眾所周知的是,日本人並不容易同別人深交,得花上很多時間,去打交道,如果在它遭遇到困難,如大地震時,大手捐贈巨額資金,這可視為見面禮,敲門磚,或投名狀,可以馬上建立到平時不容易建立的交情。

這好比一個富豪,去認識新女朋友,豪爽地出手便送了一個住宅單位,反之,對於舊的女朋友,卻只是供給她僅足以生活的月費。這並不代表他更愛新女友,相反,舊女友更加是他的所愛,這只是他「有求」於新女友,卻「無求」於舊女友,如此而已。這有一個鮮活的說明:人用魚餌釣魚,你何曾見過有人餵食上釣了的魚?

在現代社會,只講法律,不講人情,只要合法,誰管你的個人生活、如何花錢?做慈善與否,純屬個人自由,世上有一些人,孝順父母,兄愛弟恭,誠懇老實,無論在工作上和對朋友上均是盡心盡力,對太太和子女好得沒話說,不過,就是不做善事,難道這些我們能說,這些人不是好人嗎?

反之,修橋補路的大善人,暗地裏卻是偷盜國家資產,送出國外,還是酒池肉林的大淫棍,例如許家印,也是大有人在。莫非你能說這些是好人嗎?

從正面看,能力愈大,責任愈大,因此,一個人只要發了財,就有做善事的必要,而且,身家愈多,就有更大的做善事的責任。從實用主義的角度看,所謂的「發財立品」,皆因發達之後,相對於身家而言,做善事的成本已變得很低很低,不「立品」,不做善事的潛在後遺症卻變得很大很大,因此,精密計算之下,還是多做善事,比較划算。

也是據網上的資料,2008年至2017年,鐘睒睒及「農夫山泉」捐款10次,共3,253萬元,而在近期,則罕有捐款。有人分析說,他們在創業早期的慈善捐款比較多,近期的則比較少。這也許是因為,創業前期,所需要的人脈關係比較多,因而需要更多的捐款,以圖打通關係。但是到了後期,企業壯大了,聘用的員工多了,交付的稅款也多了,政府對你的依賴大過你對政府所求,相對而言,政府更怕你撤資到別的地方去,當然用不著太多的捐款了。這正應了前面講過的一句話:你何曾見過有人餵食上釣了的魚?

以上也說明了,大企業需要更多的慈善捐款的另一現實理由,是大企業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,例如「娃哈哈」和「農夫山泉」,需要獲得水源,電動車需要補貼,「騰訊」需要國家的網遊政策……因此,它們也比小公司更加需要政商界的人脈和遊說力量,而要打通政經人脈,最好的方法,莫過於做善事。

要舉例子,又要祭出許家印來「鞭屍」:許家印之所以能成為史上的「債王之王」,欠下前人未有、連想也不敢想的2萬億元人民幣巨債,正是因為他的「慷慨捐獻」,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第一大慈善家。這故事正好說明了慈善在商業世界的威力。

金庸小說《天龍八部》中,武功最高的掃地僧說過一番話:「但如練的是本派上乘武功,例如拈花指、多羅葉指、般若掌之類,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,則戾气深入髒腑,愈隱愈深,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。大輪明王是我佛門弟子,精研佛法,記誦明辨,當世無雙,但如不存慈悲布施、普渡眾生之念,雖然典籍淹通,妙辯無礙,卻終不能消解修習這些上乘武功時所鐘的戾气。」

他又說﹕「本寺之中,自然也有人佛法修為不足,卻要強自多學上乘武功的,但練將下去,不是走火入魔,便是內傷難愈。本寺玄澄大師一身超凡俗的武學修為,先輩高僧均許為本寺二百年來武功第一。但他在一夜之間,突然筋脈俱斷,成為廢人,那便是如此了。」

在這裏的「武功」好比做生意賺錢,由於做生意要不擇手段,則必然累積「戾氣,「佛法」好比做善事,賺錢愈多,也應做更多的善事,這在掃地僧的口裏是「化解戾氣」,用現實的人話,則是「搞好公關」,而且能力愈強,做到首富、第一高手,愈需要更多的佛法、善事。

鍾睒睒的情況,好比玄澄大師,是被自己的超強能力所反噬,反之,如果他只是一個「只有」幾百億元身家的「普通」富豪,則不會惹上今天的麻煩。用中國古代的話說,他的受到攻擊,只不過是「德不配位」,而不是做了甚麼壞事。有意思的是,網上對他的攻擊的最壞結果,也只是把他打回應有的位置,而且還不一定成功。想清楚,這也沒有甚麼大不了的。如果說鍾睒睒現在有多慘有多慘,我想,現時中國有14.12億人口,他現在的情況比起其中的14.1億而言,還是好得太多,所以對這事件,應只有客觀的分析,用不著有任何的同情心。

最後一提,有人比較,在同是2008年至2017年期間,「阿里巴巴」捐款共計20,742.88萬元,是「農夫山泉」的6.37倍。這是不公道的比較,皆因「阿里巴巴」的集團規模比「養生堂」和「農夫山泉」也大上了好幾倍,鍾睒睒之所以比馬雲更富有,只因他在「養生堂」和「農夫山泉」擁有絕對性的股權……由於有好幾間控股公司,所以不便計算他的實質控股量。相對馬雲,只佔「阿里巴巴」的幾巴仙股份而已。

總括而言,對鍾睒睒的指控,主要是集中於他近幾年對中國的捐款少了,以及對外國的捐款比對中國大手筆得多。我相信此前我已對這些事解釋清楚了。

作者簡介:

周顯,著名的炒股理論家,吃喝玩樂家,不著名的歴史學家、政治學家,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。

https://www.orangenews.hk/special/1216428/%E5%91%A8%E9%A1%AF%E5%B0%88%E6%AC%84-%E8%BE%B2%E5%A4%AB%E5%B1%B1%E6%B3%89%E5%85%AC%E9%97%9C%E5%8D%B1%E6%A9%9F%E7%9A%84%E5%85%A7%E5%9C%A8%E5%95%8F%E9%A1%8C%E6%98%AF%E4%BB%80%E9%BA%BC.shtml

港府降維 深圳升呢:北上消費只是開始

每逢假日,大批大批港人北上「尋歡」(找尋快樂的意思,別無他意),香港成為死城,相信這不但是常態,我還可以預言,這只是個開始,在往後的幾年,這趨勢將會加劇。

香港政府現時的基本政策,是把本地的消費產業「降維」,例如重拾六十年代的大笪地,又或者是篤魚蛋等等的低檔消費,而且還是由整個政府高官齊出來力谷。而深圳以至整個內地,則不斷的在「升呢」,提高質素,打造成窗明几淨、多姿多彩的大型商場、地下街,不但價錢低了一大截,而且花樣百出,甚至可以玩室內滑雪。中檔的連鎖餐廳由於有完整的生產鏈、標準流程,因此服務和食物質素的性價比也遠勝香港……

簡單點說,這些年來,香港一直是由不同的既得利益所壟斷,例如超高的租金,又如醫療專業與世界的隔離,這令到我們的經營成本,這包括了專業人才的生活成本高於全世界,在經濟好景時,還可勉強忍受,惟現在是水退時刻,香港競爭力沒穿褲子的現實,登時裸露出來了。

眼見的事實是,當醫療壟斷,以「內地醫生的水平比不上香港」來把內地醫生拒諸門外,奈何醫生不動人有腳,港人往內地就醫,相信會日漸流行,皆因就是水平的確比不上香港,有得醫總好過沒得醫。

這如日前有報道說,有位叫「李哥」的港人,罹患疝氣,在香港公立醫院排隊做手術,排到6年後的2029年,私家醫院的手術費均價則是6萬至8萬元,於是他到港大深圳醫院就醫,費用只是1.6萬元。

至於其他的檢查,費用是香港的一成,而看牙醫則已蔚然成風,過關便見到大量廣告,不用多提了。

有人認為,應該保護本土消費,對這趨勢施以限制,例如自由黨建議徵收陸路離境稅。然而,從另一方面看,讓市民可以用比較低的支出,去享受更高質素的生活,政府是應該阻撓,還是樂見其事?

今日香港的經濟狀況好比2001年,市民如非有一個「廉價的消費出路」,豈非活得更悲慘?或者說,在可見的未來,還有一大段難捱的日子,北上消費,只是苦中作樂!如果連這也意圖剝奪,小心民怨沸騰!

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8%B2%A1%E7%B6%93/%E6%B8%AF%E5%BA%9C%E9%99%8D%E7%B6%AD-%E6%B7%B1%E5%9C%B3%E5%8D%87%E5%91%A2-%E5%8C%97%E4%B8%8A%E6%B6%88%E8%B2%BB%E5%8F%AA%E6%98%AF%E9%96%8B%E5%A7%8B/444084

2024年4月11日

佐丹奴的「漢奸」血統

  「周大福」鄭家純家族終於成功罷免了「佐丹奴」(709)的主席兼行政總裁劉國權,入主/掌控了其董事局,這場部署了十多年的布局,終於告一段落。

 「佐丹奴」在1981年由黎智英所創立,後來黎去了搞「壹傳媒」,把「佐丹奴」逐步賣掉,但一般估計,他在「佐丹奴」應仍有一定的影響力,畢竟,劉國權是他的前部下。

 另一條「證據」,就是港交所(388)前董事David Webb同時亦是「佐丹奴」和「壹傳媒」(282)的重要股東,這構成了這兩間上司公司的連線人物。

 在《香港國安法》通過後,David Webb以重病為藉口,回去英國,然而4年過去了,他的身體仍然好端端的,在「佐丹奴」事件中,以股東身份,公開發文多篇,支持劉國權,儘管劉治下的公司業績並不佳,不符合他向來的選股風格。

 資深投資人、合眾會會長周顯

https://www.hkcd.com.hk/hkcdweb/content/2024/04/11/content_8631880.html

細價股暴瀉無人吼

周二細價股「血流成河」,可以說是「自由落體式」下跌,其中包括中國天瑞水泥(1252)跌99.04%,浩森金融科技(3848)跌90.95%,昇能集團(2459)跌49.88%,以及中木國際(1822)跌45.51%。

  我不知道這些股票下跌的內情,不過暴跌的先決條件是股價過高,這是基本常識。

  另一個股票的基本知識,是下跌的股票有「傳染性」。

  因為一個人往往持有好幾隻不同股票,而且有做孖展,當一隻股票下跌,股票行除了把下跌的股票斬倉,也會把這個人持有的其他股票一併斬倉,因此往往出現「火燒連環船」現象。

疑因斬倉「火燒連環船」

  換言之,這幾隻股票很可能有共同莊家,或共同的幫莊。

  傳統上股價暴跌會引來撈底者趁低吸納,但當日中國天瑞水泥成交額是2440萬元,昇能集團是274萬元,中木國際則是562萬元,浩森金融科技更是只有區區的67萬元。

  這些股份跳樓大減價也無人買,由此可知,市場慘淡到甚麼地步。

周顯

https://www.stheadline.com/columnists/editorial/3334093/%E5%91%A8%E9%A1%AF-%E7%B4%B0%E5%83%B9%E8%82%A1%E6%9A%B4%E7%80%89%E7%84%A1%E4%BA%BA%E5%90%BC-%E6%94%BF%E6%94%BF%E7%B6%93%E7%B6%93

回應洪雯:公屋愈多,青年愈會向上流動

早前我在本欄寫了一篇《洪雯和何永賢請告訴我,年輕人怎可不申請公屋》,承蒙洪雯議員撰文回應,說我搞錯了她的具體建議:「我們不計代價建公屋,卻忽略了公屋之上的房屋台階,必然會吸引大量市民自我限制收入來輪候公屋,窒息向上的階層流動。」

洪議員的說法,我完全同意。

查我在該篇文章的主題,講的是申請公屋和逐出公屋的收入/資產要求的差別,而這應該是沒有人說過的。

在該文,我計算了一筆流水帳:「以4人公屋為例子,申請時的入息上限是30,950元,資產上限是57.3萬元。可是,當成功申請後,收入達到55,841元,才算是富戶,得交付額外的租金。直至家庭收入超過154,750元,或總資產超逾310萬元,便得遷出公屋單位。」

由此,我得出的結論是:「年輕人最有利的策略,就是趁年輕,盡快申請公屋。」由於篇幅所限,我並沒有把這詳細解說下去。

假設年輕人打第一份工,薪金是1.5萬元。以其收入,可以申請公屋。又假設他在10年後,月薪達到5萬元,那他就因收入太高,不可以申請了。然而,如果這時他已成功入住,則這收入並不足以令他逐出公屋,那麼,他仍然可以繼續住在公屋。

甚至,當他的收入到達了16萬元,這連交富戶租金也超越了,那他還可以用公屋來換取居屋,吃盡了政策的所有甜頭。

就算是尊貴的立法會議員,月薪也只有10.1萬元,遠遠不及這數字。事實上,當年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,交的也是富戶租金,用不著逐出公屋。

絕大部分的大學畢業生,終其一生,也賺不到154,750元月薪,因此,不管有沒有向上階梯,最有利的人生策略都是:盡快申請公屋,成功上樓之後,才往上爬,以後加薪升職,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公屋地位。

這策略的基本假設,是公屋的嚴重短缺,現時的平均等候時間是5.6年。所以可以說,洪雯議員說的「不計代價建公屋」,反而正好解決了青年為了申請公屋而「向上的階層流動」,皆因公屋愈多,就毋須犧牲向上流動而去申請。

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/%E8%B2%A1%E7%B6%93/%E5%9B%9E%E6%87%89%E6%B4%AA%E9%9B%AF-%E5%85%AC%E5%B1%8B%E6%84%88%E5%A4%9A-%E9%9D%92%E5%B9%B4%E6%84%88%E6%9C%83%E5%90%91%E4%B8%8A%E6%B5%81%E5%8B%95/443761